本文目录一览:
- 1、科学研究发现:普洱茶对于血脂的代谢有显著作用
- 2、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饮用安全性高
- 3、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 4、普洱茶起源
- 5、为茶类寻根,为普洱正名——张宏达先生的普洱茶研究
科学研究发现:普洱茶对于血脂的代谢有显著作用
研究发现,普洱茶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作用显著,调节代谢的主要成分是茶褐素,占普洱茶水溶物的80%以上,咖啡碱是降血糖的重要成分;普洱熟茶不影响睡眠的原因主要是茶褐素络合咖啡因,从而抑制了咖啡因的兴奋刺激性。
近日,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贾伟副院长领导的专家团队进行的研究揭示了普洱茶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药理机制,为传统上仅限于典籍记载和茶爱好者体验的保健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是上海交通大学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合作项目,其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公开发布。
肌醇被证实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而3-氯酪氨酸含量的减少则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与血清蛋白的比例,这是普洱茶降低血脂的重要机制。彭哲表示,这一研究为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增强市场和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现有生物化学研究成果,肌醇具有降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作用,饮用普洱茶后肌醇浓度升高,是普洱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制之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一定的健康效益,特别在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方面,昆明医学院的一项小型人体试验证实了这一功效。生茶和熟茶的制作过程差异在于,生茶直接压制,而熟茶在压制前增加了“渥堆”环节,以促进菌种的发酵,产生茶红素和茶褐素。
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饮用安全性高
昨日,云南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云南农业大学顺利完成了验收,其三个核心课题——普洱茶品质特征指标研究、普洱茶保健功能作用研究以及普洱茶安全性评价,均获得了专家认可。这些研究成果为普洱茶产业的市场推广和品质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巩固了普洱茶在品质标准制定中的理论基础。
发酵: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发酵时,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之间,也就是说必须增加茶叶的含水量才能进行发酵,而茶叶的含水量又必须根据茶叶的老嫩、气温、空气湿度、季节、发酵场地等不同情况来适时调整。
由中国科技部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7日在青岛验收,已成为中国创造新名片的高铁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组织的验收。
四川名山县蒙顶山所产之蒙顶甘露,在北纬29°58′;安徽黄山之黄山毛峰,恰好在北纬30°08′;六安瓜片则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产区则在北纬29°35′-30°08′之间,另外还有信阳毛尖(产自北纬32°13′)和安溪铁观音(位于北纬25°07′)。
G、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发轫与发育阶段(三国~1733年):普洱茶的雏形源于汉末三国,通过张揖的《广雅》记载,可以看到制作紧压茶的早期工艺。然而,那时的普洱茶并非今日之物,而是绿茶。直到唐代,紧压技术有所发展,但明代由于朱元璋的政策,散茶成为主流,紧压茶仅在云南得以保留。
科学普洱阶段我们注入了三性六化:便捷性、安全性、功效性,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
普洱茶“号级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一1949年)1733年,清朝第一个茶号同兴号茶庄在普洱府成立,普洱府是1729年成立的,有普洱府后的第四年成立了第个茶庄,并且有了商标:同兴号。这一时期的特征: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
这期间我们用些活动把普洱茶文化推到个高端:包括去香港收购老茶:请领导喝茶;让马帮进京;创办《普洱》杂志等,从2004年到2007年是文化引领普洱发展的时期。在文化普洱阶段,我们提出把普洱茶的产值做到100亿。
沈培平揭示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关键阶段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中,新生代普洱茶的工艺演变经历了六个阶段: 国营计划时期的经典拼配阶段,以茶园茶为主,如1996年的7542青饼1010103系列,每个批次有稳定配方和统一包装。
普洱茶起源
1、普洱茶起源于古南诏,湖南和云南的交界地带,是一种传统的饮茶方式。相传普洱茶起源于2500年前的汉朝,当时它被称为“沱茶”,主要由古南诏一带的人们饮用。后来随着茶叶的流传和演变,普洱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色饮品。 另一种说法认为,普洱茶是在唐朝时期由西藏引入云南的。
2、历史来源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3、普洱茶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起始于滇西南地区,最初的名称为“普茶”。据历史记载,元朝时期普洱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定名为“普洱茶”。这一命名源于明朝对普洱府的设立和贡茶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普洱茶的官方地位确立。
4、普洱茶,源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这片土地在古代曾隶属于普洱府。普洱茶的名字就源于此,最初指的是该地区所产的茶叶。云南的制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朝,“南中茶子”——云南紧团茶就因其优质成为了全国的名优特产,表明其至少在汉朝就有生产。
5、普洱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起始于三国时期的传说。据《滇海虞衡志》记载,诸葛亮南征时可能在今勐海县南糯山种植了茶树,当地人基诺族将其视为“茶祖”,每年举行祭拜活动。这标志着普洱茶的初步起源。
6、普洱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原始阶段(公元前618年至公元960年):普洱茶起源于云南地区的原始森林中,在这个时期普洱茶主要是生长在野生茶树上,由当地居民采摘野生茶叶,制成茶饮。当时普洱茶的名称为“荼”、“边茶”。
为茶类寻根,为普洱正名——张宏达先生的普洱茶研究
1、张宏达的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还揭示了云南作为我国茶种质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的省份,对茶树分类研究的重要性。他的研究为茶类的寻根和普洱茶的正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他纠正了关于普洱茶野生种分布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阿萨姆种并非普洱茶原种,而是源自中国云南西南部,因此将其改名为普洱茶种,并得到了国家茶学界的广泛接纳。张宏达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别是云南,是茶树丰富多样性的中心,对于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贡献巨大。
3、张宏达教授,被誉为茶学泰斗,他以生物学方法证明了中国是茶的故乡,并对茶种进行了重要改进,将阿萨姆茶种改名为普洱茶种。尽管已94岁高龄,他仍然活跃在茶业领域,对我国植物分类研究和科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4、很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原名为阿萨姆茶,被认为原产于印度阿萨姆。张宏达经过深入研究,正本清源,订正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因而有人将他称为“普洱茶之父”。
5、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1998年主编《中国植物志》时,改变了过去的观点,在山茶科的分类文献里,把“印度阿萨姆茶改名为中文名字,正式命名为普洱茶。”普洱茶命名方式 笔者认为,“步”“普”二字与“濮”字之音也相同,也是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