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邦崴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与功效
1、这些茶树年逾千年,由世代茶农精心呵护,鲜为人知。尽管岁月悠悠,它们仍青翠挺拔,生机盎然,每一叶每一芽都凝聚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先人的智慧遗产。这是一份坚韧与生命力的象征,是勤劳与开拓的馈赠。邦崴古茶树的体貌独具特色,树姿直立,枝繁叶茂,树龄长久。
2、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坐落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坐落在澜沧江、景谷和双江三县的交界地带,是普洱茶的古老产地。这里年均气温适中,约1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孕育高品质茶叶的理想之地。悬崖峭壁与澜沧江水声交织,古老的茶林静默在坡地茶园,构成了一幅深深的历史画卷。
3、邦崴村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各寨子旁,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中小叶种为主。全村有茶叶6200余亩,古茶面积1650多亩,10万多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茶树基部直径在20公分以上有2286多株,有不少茶树一株就能卖万元以上,其中邦崴二茶王单株年产值达8万多元。
4、邦崴古茶山座落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海拔高度在1900至2300米之间。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被认定为乔木型大茶树,树龄超过1000年,一直以来都是由当地茶民采摘使用。
5、老树雅韵 老树雅韵与正山古风属于同类乔木古茶。原料主要产自富东乡小坝、打黑、那东等古茶树较为集中的村寨。老树雅韵为2006年采制的明前春尖茶。
6、邦崴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海拔在1900-2300米之间,邦崴过渡型古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邦崴古树茶口感的特点是:条索肥壮,层次分明;干茶香突出,融于茶汤,透出花香;汤入口浓厚饱满,刚烈之余又显油滑甘甜;喉韵悠长,回味无穷。
何仕华普洱古茶第一人
1、在思茅的茶人圈中,何仕华的名字因其对古茶树的热爱和贡献而备受瞩目。自15年前他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发现被誉为“国宝”的古茶树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古茶树的保护和推广。他的2001年景迈古茶饼曾让普洱茶声名远播,而他的技术指导也让多间知名茶厂的普洱茶焕发新生,备受茶客们的追捧。
2、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
3、在思茅,茶叶制作、热爱和收藏的圈子中,何仕华的名字颇具影响力。自15年前他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发现被称为“国宝级”的古茶树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古茶树的保护和宣传,对提升景迈古茶的名声起到了关键作用。
4、在思茅,何仕华以他对古茶的热爱和贡献而广受赞誉。自15年前发现邦葳村的“国宝级”古茶树以来,他的职业生涯便与古茶紧密相连。他不仅致力于古茶树的保护,还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2001年,他制作的景迈古茶饼使该地茶叶名声大噪,他的技术指导使许多普洱茶厂的产品品质提升,深受茶客喜爱。
5、何老对于保护古茶树的执着令人敬佩,他是第一个提出并推广古树普洱茶概念的人,被尊称为“思茅古茶第一人”。尽管初期受到质疑,但如今,古树茶已成为普洱茶界的共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体现在定义古树茶为100年以上,这一标准源于他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使得普洱茶的分类更为精确。
茶马古道源头思茅普洱
1、滇南官马大道: 从西双版纳出发,途径思茅、普洱,然后通过墨江、玉溪、昆明、曲靖,最终连接北京。以运输贡茶为主,清初开通,清末部分路段中断,沿途分支丰富。此外,还有众多支线如经老挝、越南至香港或南洋诸国,以及从江城、缅甸等地的分支。
2、“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区域、以马帮为首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远地方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昌盛。
3、云南保山茶马古道路线?茶马古道的路线:滇藏线和川藏线。滇藏线: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4、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